Skip to content

约 798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4 分钟 共被读过

week3-1-基本放大电路2

2.1 放大的概念与性能指标

关键概念

  • 放大的本质
    通过有源元件(如BJT)控制能量转换,将直流电源能量转换为输出信号能量。
  • 性能指标
  • 电压放大倍数:\(A_u = \frac{U_o}{U_i}\)
  • 输入电阻:\(R_i = \frac{U_i}{I_i}\)
  • 输出电阻:\(R_o = \frac{U_o}{I_o}\)(输出端开路时)
  •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:\(U_{om} = \min(U_{CEQ}-U_{CES}, V_{CC}-U_{CEQ})\)
  • 通频带:放大器正常工作的频率范围

2.2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

静态工作点(Q点)

  • 作用:确保晶体管在输入信号全周期内处于放大区,避免失真。
  • 参数计算
\[ I_{BQ} = \frac{V_{CC} - U_{BEQ}}{R_b}, \quad I_{CQ} \approx \beta I_{BQ}, \quad U_{CEQ} = V_{CC} - I_{CQ}R_c\]

失真分析

失真类型 原因 波形特征 消除方法
截止失真 Q点过低,\(i_B\)进入截止区 输出波形顶部被削波 增大\(R_b\)或减小\(V_{BB}\)
饱和失真 Q点过高,\(i_C\)进入饱和区 输出波形底部被削波 减小\(R_b\)或增大\(V_{BB}\)

2.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

图解法

  1. 直流负载线
    方程:\(U_{CE} = V_{CC} - I_C R_c\)
    斜率:\(-1/R_c\),与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交于Q点。
  2. 交流负载线
    方程:\(u_{ce} = -i_c R'_L + (U_{CEQ} + I_{CQ} R'_L)\)
    斜率:\(-1/R'_L\)\(R'_L = R_c // R_L\)
   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
    $$
    U_{om} = \frac{1}{\sqrt{2}} \min(U_{CEQ} - U_{CES}, I_{CQ} R'_L)
    $$

微变等效电路法

  • 动态参数计算
  • 输入回路:\(r_{be} = r_{bb'} + (1+\beta)\frac{U_T}{I_{EQ}}\)
  • 电压增益:\(A_u = -\frac{\beta R'_L}{r_{be}}\)
  • 输入电阻:\(R_i = R_b // r_{be}\)
  • 输出电阻:\(R_o = R_c\)

2.4 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

设计规则

  1. 静态要求
    - Q点位于放大区,电阻和电源参数合理。
  2. 动态要求
    - 信号能有效传输:输入信号→发射结→输出回路。
  3. 实用要求
    - 单电源供电、低功耗、抗干扰。

两种耦合方式对比

类型 直接耦合 阻容耦合
直流路径 直接连接,无电容 通过电容耦合
静态功耗 负载有直流损耗 负载无直流损耗
频率特性 低频特性好,易于集成 低频特性差,需大电容
适用场景 集成电路 分立元件电路

2.5 PNP型晶体管共射电路

关键差异

  • 电源极性\(-V_{CC}\)供电。
  • 信号相位:输出\(u_o\)与输入\(u_i\)反相
  • 失真调整
  • 减小\(R_{b1}\) → 易饱和失真
  • 增大\(R_c\) → 易截止失真

示例与推导

静态工作点计算

\[\begin{align} I_{BQ} &= \frac{V_{CC} - U_{BEQ}}{R_b} = \frac{12V - 0.7V}{565kΩ} \approx 20μA \\ I_{CQ} &= \beta I_{BQ} = 100 \times 20μA = 2mA \\ U_{CEQ} &= V_{CC} - I_{CQ} R_c = 12V - 2mA \times 3kΩ = 6V \end{align}\]

最大输出电压推导

\[\begin{align} R'_L &= R_c // R_L = 3kΩ // 3kΩ = 1.5kΩ \\ U_{om} &= \frac{1}{\sqrt{2}} \min(6V - 0.3V, 2mA \times 1.5kΩ) \approx 2.1V \end{align}\]